聯想與華為公司的差距為何越來越大?因為選擇的發展路線不同,企業經營的結果也就不同。
聯想所處PC行業,而華為則在通信行業起家。PC是一個毛利比較低的行業,另外,PC市場的增長2014年基本已經停滯了,圍繞PC行業,聯想能做的基本做了。說白了,現在的PC行業等同于“夕陽”行業。
而華為就不同了,華為通信行業利潤豐厚,并且華為在通信行業競爭力強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,且華為以通信行業為核心競爭力,相繼在諸多領域做出了成績。
和如今的窘境不同,曾經的聯想是國內當之無愧的第一科技企業。
柳傳志團隊將聯想由小做大,但卻是大而不強。在中美技術戰的背景之下,越來越多的國內公司開始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。
可網友們回頭來看,聯想這家所謂的科技公司,卻并未行科技之實力。
固守 “貿工技” 模式;只靠投資收購壯大規模;國企、私企身份不明;負債率過高;管理層年薪過億等,都遭到網友們的詬病。
值得一說的是,盡管聯想的PC業務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的寶座,但其利潤率卻僅有可憐的 2.8%,而金融產業雖然收入有限,卻始終是聯想盈利來源的大頭。
與聯想公司不同的是,華為公司一開始的發展之路要比聯想公司困難的多。
在最困難的時候,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一度想賣掉華為公司。但最后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,慶幸任正非當年沒有賣掉華為,不然中國又得少一家在科技領域極為出色的華為公司。
2021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,凈利潤 1137 億元,同比增長 75.9%。雖然終端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近五成,但華為去年的研發收入仍達到1427億元,占全年收入的 22.4%,過去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。
可以如此說,華為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一批企業沒錯,全中國僅此一家。正是因為華為公司的存在,這極大提升了中國科技公司的信心。
華為這些年發展得太出彩,又加上網友們對聯想公司的吐槽,這使得聯想高層在近期做出了反思。
之前聯想掌門人楊元慶就曾表示,聯想集團的研發投入將在 20/21 財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,未來五年,聯想的研發總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。
老話說的好,想要認識一個人,不要看他說什么,而是要看他做什么。楊元慶漂亮的話是說了出來,那聯想這幾年做得怎么樣呢?
近日有媒體爆料,聯想創投累計投資創新科技企業超200家,去年新增投資48家,芯片領域投資15家,獲新一輪融資70多家,累計上市企業11家,已經成為業界公認的創新科技投資領域頭部CVC。
需要說明的是,聯想創投集團成立于2016年3月,是聯想集團架構調整后的4大業務集團之一,聯想創投集團的前身和基礎是云服務業務集團。
華為發展到現在,無論哪個角度上看都已經和聯想不在一個維度上了,也就是所謂的“超級華為”,涉及通信、手機制造、光伏、芯片、汽車等多個業務板塊。
而聯想現在已然認識到自身的問題,那么問題來了,聯想現在大力發展硬核科技,到底還有沒有機會翻盤呢?春公子認為,任何事情,只要現在開始做就不會晚,希望聯想現在是真的醒悟了,不要愧對國人們的期待。不知道諸位怎么看?